返回第44章 僻野山村来恶客(6)  匡扶唐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1.3.6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杨广的高丽征伐

    隋炀帝杨广曾经于大业八年、九年和十年,三次亲自征伐高丽。现在的人们有一个普遍的误区,认为隋唐时候的高丽就是现在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实际上,那个时候的高丽称为高句丽,领土包括在中国东北的辽河以东和朝鲜北部,是一个比较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号称“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到了唐时,高句丽一次能调动军队十五万与唐太宗李世民派出的部队作战,这样的一个王国,确实具备与当时的隋唐争夺天下霸权的实力——说潜力可能更确切一些。

    隋唐的君主们对这一点认识得更清醒,贞观十九年,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隋文帝杨坚打响了征伐的第一枪,他以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派三十多万大军水陆并击,可惜,水军海上遇风,船舰沦没倾覆;陆军在半路上感染瘟疫,没见敌人就病死大半,堪称大大不利。不过由于隋朝展示的强大实力也让高丽国王感到极大压力,遣使奉表谢罪,等于是向隋朝递交了投降书。杨坚感觉有了很大的面子,加之一时也不容易再凑齐三十多万大军,就把这事搁下了。杨广继承乃父遗志,继续对高丽用兵,可惜都功败垂成,在历史上背了一个穷兵黩武的骂名。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号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过却也冒着颠覆“唐朝号”的危险出兵高丽,依然未竟全功。最终是我们印象中比较窝囊的李治(就是武则天的皇帝老公)当政期间,唐朝取得了对高丽作战的胜利。

    这两朝四代皇帝孜孜不倦地去攻打一个国家,充分说明了杨广在决定对高丽用兵的决策方面大方向还是正确的。但是——这个词好熟——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杨广却犯了一个大错误。这个错误,蒋介石犯过,诸葛亮也犯过,那就是——事必躬亲。

    杨广三次征伐高丽,并不是吃了怎样的败仗,在军事上占有较大优势的情况下未竟全功,以至成为隋朝败亡的主要原因,根源在于杨广的自我感觉太过良好,为作战行动赋予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这首诗写在杨广一征高丽的时候。

    大业八年,一征高丽。杨广征召天下兵马总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称二百万,后勤保障的人数加倍。正月初三,第一军出发,以后每日发一军,前后相距四十里,一营接一营前进,经过四十天才出发完毕。各军首尾相接,鼓角相闻,旌旗相连九百六十里。这种出兵的规模可称空前,文雅一点说是投鞭断流,粗俗一点说是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把敌军淹死。

    三月十四日,隋军进至辽水。各路军队集结汇总,临辽水排列阵势。工部尚书宇文恺在辽水西岸建造三座浮桥,浮桥建成后,引着浮桥向东岸靠近。可惜这位工部尚书业务能力差了点,造的浮桥短,距东岸还有一丈多长的距离,高丽守军大批赶到,左屯卫大将军麦铁杖,虎贲郎将钱士雄、孟叉等率领隋军中骁勇的士兵争相跳入水中与高丽兵交战,想要抢占滩头阵地。这位麦铁杖也是善于做思想鼓动工作的人物,他虽然没有喊出“共产党员跟我上!”这样的豪言壮语,但“丈夫性命自有所在,岂能然艾灸頞,瓜蒂歕鼻,治黄不差,而卧死儿女手中乎!(大丈夫的性命自有归宿,怎么能燃艾灸鼻梁,用瓜蒂喷鼻,治热病不愈,躺着死在儿女怀里呢!)”也很能鼓舞士气。由于隋军是在河里向上仰攻,没有占到地利,当天没有拿下,但高丽军也没有能破坏了隋军的浮桥。杨广换了一位能工巧匠,少府监何稠用两天的时间组织人马结长了浮桥,这下高丽军大败,死者以万计。各军乘胜进击包围辽东城,炀帝车驾渡过了辽水。

    面对这良好的开局,杨广天朝大国的思想就泛滥了。他亲自告诫全军: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意,欲轻兵掩袭,孤军独斗,立一身之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进军,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亡。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总得来说是两层意思:一是要堂堂正正的作战(孙武子要是听到这个一定会用写着“兵者,诡道也”的竹简砸他),不要使用什么兵法妙计。

    二是一切行动要汇报。这两条军规简直就是败亡的诅咒,要知道战机稍纵即逝,等到一层层汇报批复下来还有什么搞头。不过这也没有办法,你还不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几个字——你将在外?我君也在外呢!

    谦虚不一定真的使人进步,骄傲却真的能使人落后。杨广躺在自己平定南陈大败突厥的功劳簿上,对自己的军事才能自恃过高了。虽然在平定南陈是杨广是主帅,但他的任务是协调杨素、贺若弼、韩擒虎三军之间的配合,也有当时他爸爸杨坚不愿以上三人功劳过大的原因。真正的具体行军打仗他没怎么上心,何况身边还有大名鼎鼎的高颎做长史(参谋长)。抵御突厥的时候,有杨素和突厥超级克星长孙晟在,他也不过是去边关收获荣誉而已。一句话来概括:他可以是萧何,可以是张良,但他就是想干韩信的活。

    《隋书》记载:大业八年,炀帝伐高丽,度辽水,大战于东岸,击贼破之,进围辽东。就在这个刚刚初战告捷的时候,杨广的灵感来了,他写下诗篇,回顾了取得的胜绩,展望了美好的将来,可惜他猜到了开始但没有猜对结局。其诗(我觉得倒像是词)曰: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

    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

    辽东海北翦长鲸,风云万里清一句很易理解,跟“今日长缨在手,已经缚住苍龙”的意思类似。“风云万里清”五字还有一层隐藏的含义,扫尽阴霾才见旭日,只有我杨广,才是天下唯一的太阳,你们什么高丽的王,什么突厥的汉皆不足论矣。“销锋”的意思就是“铸剑为犁”的感觉,那是表白我杨广也不是好战的人,正所谓“乃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散马牛”是指解散军队。在隋朝时期,骑兵很珍贵,战马更是比人值钱。后来李渊起兵的时候,还要专门向突厥高价收购战马。在这种马匹资源奇缺的情况下,也就是作战的骑兵能有马骑,担任输送任务的部队除了人力之外,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应该是主力。关于隋朝“以牛驾车”有史例作证。《资治通鉴》记载,隋朝的大臣牛弘(就是杨素瞧得起的三人中一位)就是坐牛车上下班的:弘宽厚恭俭,学术精博……弟弼,好酒……尝因醉射杀弘驾车牛。弘来还宅,其妻迎谓之曰:“叔射杀牛。”弘无所怪问,直答云:“作脯。”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之矣。”颜色自若,读书不辍。“镐京”的原意是西周国都,故址大概是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一带,后来就用来指代帝国的都城了。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的意思——“天朝军队一到,立马把你们搞定,我根本高估你们了,没有必要带这么多兵马来,回去我就解散他们,我的部队下一步的任务就是痛饮庆功酒”——诗的头两句在志得意满中透着一股傲气。

    “前歌后舞”有点讲究,既不是前面唱歌后面跳舞,也不是先唱歌后跳舞,这个词语出自《尚书》,说得是武王伐纣的时候,军中士气旺盛,后多用以赞颂吊民伐罪的正义之师。在《三国志·庞统传》中也有: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得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杨广来讨伐高丽是师出有名,是来解放广大的高丽人民的。饮至解戎衣中的“饮至”一词也很能迷惑人,不是喝到把戎装都脱了,试想一下,一支喝酒都能喝成丢盔卸甲的部队,还有什么军威,就这种形象估计也不是什么正义之师,至少正义不到哪里去。饮至是上古诸侯会盟完毕,祭告宗庙并饮酒庆祝的典礼。后用于代指出征奏凯后到宗庙祭祀宴饮庆功的礼节。“凡公行,告于宗庙。反行,饮至,舍爵,策勋焉,礼也。”——《左传》。杨广这句诗是说自己的军威赫赫,很快就要到宗庙去祭祀祖先,主要是告慰一下老爸杨坚的在天之灵,同时也炫耀一下:你没能征服的高丽被我轻松加愉快的拿下了,说明儿子我还是有水平的,不要再后悔把皇位传给我了。

    “判不”的意思应该是“决不”,判之一字发展到现在,在一些词汇中自己单独就可以表示截然不同的意思了,如判若两人、判若云泥。我绝对不能白白的跑到边塞来,我一定要有所收获,收获什么呢?——空道五原归。空道是“孔道”的通假用法,意思是交通大道,“五原归”还是使用的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