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6章 生活态度  大宋很野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乱想之中黑暗中一盏微弱的灯火摇摇晃晃而来,伴随着轻微的脚步声,阿莲提着灯笼从院子外面进来,手里还拿着一间外套。

    “小颀,夜深了,回去睡觉吧!”女人把外套轻轻披在赵颀身上。

    “宝儿睡了?”赵颀将女人搂在怀里温柔抚摸。

    女人瞬间浑身发软的,眼眸迷离的搂着赵颀的脖子轻轻点头:“睡了,睡觉还在嘀咕要听你讲猪八戒背媳妇的故事……”

    “房子快修好了,我带你去看看我房间的大床好不好?”赵颀牵着女人的手站起来。

    “好!”女人羞红了脸,如同小媳妇一般提着灯笼紧紧跟在赵颀身边,两人手牵手踏着月色,穿堂过户去了后院。

    虽然眼下正在打仗,但该过的生活还是照样过,该快活的时候还是要快活,总不能因为前方在打仗,自己就整天以泪洗面哭着喊着上吊,这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人类的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人类从原始部落打成如今遍布全球的国家,也不缺这一次蒙宋之间的交手。

    更何况按照已知的历史走向,这次大宋还不会输,只是一如既往的有些窝囊而已。

    而且从最近两个月报纸上和民间流传的消息看来,四川局势已经趋于稳定,蒙哥汗的三路大军虽然进攻顺利,但也遭遇了四川军民拼死抵抗,因为先后数次遭受蒙古人洗劫,现在的四川各地守军都采用了坚壁清野的守城战术,这让不善于攻城的蒙古人遇到了极大的阻力,推进的速度远远不如蒙哥的计划,因此十万蒙古大军如同疯狗一般见人就杀,遇村则屠,几乎执行的就是彻底的三光政策,凡是蒙古大军经过的地方,都只剩下一片赤地和遍地尸骨。

    但蒙古人越是杀得厉害,越是激发了四川军民的抵抗意志,二十年前蒙古人的那一场屠杀,已经让四川人对蒙古人恨之入骨,根本就没有半分妥协的可能,因此三路蒙古大军虽然在短短半年时间连续攻占了成都府和潼川府大部分州县,但在嘉州和达州都遭遇到顽强抵抗,只有蒙哥亲自率领的中路军速度最快,已经逼近重庆府,但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之势被打破,导致蒙古大军在后勤和衔接上都开始有些混乱。

    同时蒙古东路军也遭遇到大宋的顽强抵抗,迟迟无法攻破荆山防线,几个月下来双方各有死伤,但中原地区的人口早已被杀的百不存一,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修养人口仍旧严重不足,无法支持五万蒙古大军的人吃马嚼,后勤补充捉襟见肘,反观大宋则不一样,背靠富庶的长江沿线,人口密集粮食充足,各路征调的粮草也能够及时补充,实际上淮河防线大宋眼下占有优势,但防守两淮的贾似道却并没有打算出兵偷袭塔察尔后方主动发起进攻,双方眼下处于激烈的交战对峙状态,统帅塔察尔也被蒙哥命令必须在入冬之前攻破荆山,但大宋的顽强防守让迟迟无法打开局面。

    另外吕文德的贵州援军也已经进入四川境内,对蒙古攻打嘉州的部队形成了一定的牵制作用,而援军入川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也让四川军民的抵抗热情高涨了几分。

    虽然都只是一些非常鸡毛蒜皮的前线消息,但赵颀也能够大致推测出来,此次蒙哥御驾亲征和历史上的情况差不多。

    等到入冬若是塔察尔大军还无法有太大的进展,就会被忽必烈替换,然后大宋的淮河防线很快便会崩溃。

    至于攻打四川的十万精锐,则会遭遇更加激励的抵抗,会被钓鱼城的守军死死挡住寸步不能前进。然后双方相持足足半年之后,蒙哥就会挂掉。

    而在蒙哥挂掉的同时,忽必烈已经突破了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

    除此之外,蒙古占领大理的一支大军由统帅兀良合台率领,也已经打到了潭州。

    不过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因为阿里不哥已经准备登基当蒙古大汗了,忽必烈不得不撤军。

    蒙宋第二次大战持续时间不到两年,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百万,损失也各有千秋。

    蒙哥的死直接导致了蒙古帝国分裂,西征就此罢手,欧洲得以喘过气来,而忽必烈名义上当了蒙古大汗,但实际上控制的范围只剩下了东方区域。

    实际上在这次战争当中,有两个人物非常值得赵颀关注,一是援助重庆的吕文德,这一战之后名声大涨,然后驻防最重要的襄阳城。

    另一个人就是贾似道,因为指挥鄂州保卫战立下大功,直接被被封少师,一步到位入主中枢,担任了中书门下平章事,总领朝政和节制军事,由此走上了专权之路,错失了蒙古内乱而努力提升兵备的机会。

    一步错步步错,大宋朝廷这种得过且过的怂苟属性由此可见一斑,根本就没有丝毫进取图存之心。

    而这一次,赵颀已经提前撺掇吴潜去了鄂州,然后又不遗余力的捐助募捐军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吴潜把鄂州保卫战的功劳拿在手上,借此压住贾似道,然后自己再继续和吴潜勾搭,不断的灌输措施,利用蒙古内乱的机会加紧备战,这样或许还能让大宋多苟几年。

    这既是大宋的机会,也是赵颀自己的机会。

    ……
本章已完,请点击下一章。(2/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