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6章 学习观摩  他在星河等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猎鹰1号发射了3次,爆炸了3次。”

    “哇,这些可都是钱啊!”李晨景惊道。

    华可镜点点头:“面对连续打击,加上社会的否定,媒体的攻击,马斯克自己也快要奔溃了,睡个觉经常被吓醒,大吼大叫,公司没钱了,要破产了,他不止一次在镜头面前哭鼻子。幸好苦心人天不负,猎鹰1号第4次发射并成功回收了火箭,使得每次发射的成本大幅下降,并终于拿到了NASA的16亿美金的订单,定期给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

    “16亿美金,那不是高兴死了。”

    见李晨景和陆洁诗一脸感慨,华可镜却继续说:“这跑腿费确实不是一般的高,还不是你想跑就能跑的,但是那时候SPACE X的压力还是很大,因为猎鹰1号的近地轨道运载呢能力才670千克。这么一个小火箭,根本就没有能力给国际空间站运送外卖。不过NASA的订单都接了,这咋办,只好拼命研究下一代中级火箭。”

    “然后就是猎鹰2号,3号,直到9号?”

    “不不不。”华可镜摇摇头,“猎鹰火箭的编号是按照第一级推进器搭载的数量编号的,猎鹰9号,就是9个梅林发动机推进器。”

    “那梅林发动机是不是很屌?”李晨景忽然关心道,“沐宇航天以后是不是也要学习相关的技术?”

    华可镜笑了笑:“从2006年梅林1A发动机安装在猎鹰一号上使用,到今年已经15年了,可以说前三代1A,1B,1C就是个手扶拖拉机,当时的航天界并没有谁看得起它。去租个发射基地,大家都知道你肯定得炸。”

    “然后就炸了3次!”

    三人笑了笑,继续听华可镜将硅谷钢铁侠的故事。

    自我研发火箭发动机这条路是很苦很苦的。

    当年在寒冷的莫斯科,发生了一个伤透心的故事之后,马斯克便下定决心到世界各地挖了一批专家。

    他两手一摊,火箭我不懂,发动机我就更不懂了,我就懂两字--省钱。

    一罗列,省钱的标准就是生产技术简单,性能可靠,造价便宜,还有研发周期一定要短,熬不起也耗不起。

    为了降低研发难度,他们采取了经典的开式循环,就是开放式,废气都放掉的那种。

    说起来真的很土,不能充分燃烧,还冒着黑烟。

    喷管用的是烧蚀冷却技术,涡轮泵和燃烧室用普通的就行。

    结果是什么,早产的崽子先天性心脏病,创业路上无数的坑,而且这个坑还有点大。

    喷管用的是烧蚀冷却,这绝对是一个最大的坑,因为它烧发动机。

    马斯克一想,这样下去肯定不行。

    于是咬咬牙,1A,1B之后果断推倒重来,这才迎来了1C的脱胎换骨,固定了梅林的经典架构。

    在老板神经质的疯狂逼迫下,梅林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不断进化。

    一路走到了后来的梅林1D,作为猎鹰9号的主发动机,成功执行了近百次的发射回收任务,已经十分成熟。

    也正是猎鹰9奠定了SPACE X的航天江湖地位。

    如果说技术可以搬,人才可以挖,但是地位在别人心中是给不了的,得靠实力自己挣。

    猎鹰9号是第一枚实现可控陆地或海上垂直着陆回收的火箭,

    是第一枚实现第一级多次重复使用的火箭,

    是第一枚低成本多发并联的廉价火箭。

    SPACE X开创了民营商业航天的时代,彻底改变了全球商业航天的市场格局,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望向太空,看向未来,投身商业航天领域。

    确实,我们可以否定她,也可以忽视她,她也可以倒闭,但是在人类航天历史上关于SPACE X的一笔已经刻下了。

    反观世界,当然有比梅林更好的发动机,但是并不适合低成本的商业航天。

    对于民营航天公司来说,降成本抢市场是第一步,因为活不下去,什么都是白扯。

    梅林1D的价格是百万级别,那些动不动几千万高大上的发动机,对于民营航空来说根本玩不起,也没必要。

    听到这,李晨景不禁由衷感慨道:“这哥们真不容易。”

    华可镜点点头:“但是属于梅林的时代终究会过去,因为接下来是属于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时代,再往后还会有效率更高的发动机来扛起星际旅行的大旗。”

    “呐呐呐……”陆洁诗兴奋地指着巨幕上的倒计时喊了起来,“别说啦,别说啦,火箭就要发射啦!”

    ……

    致敬一路相伴的每一位朋友,衷心感谢你们的支持!
本章已完,请点击下一章。(2/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