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千零七十一章 黄巾乱  神秘让我强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公元184年2月,农历甲子年,中平元年。



    黄巾起义终于爆发。



    巨鹿人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和兄弟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人公将军”,在北方冀州一带起事。



    他们烧毁官府、杀害吏士、四处劫掠。



    一个月内,全国七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



    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动洛阳。



    这可是历史上最有名,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



    但结果也和其他起义一样,最后化成地主阶级上位的阶梯。



    涿郡。是很快的。



    张家庄园。



    “老师,如您所料,乱世来了!”张飞从外面看完榜文后,立刻兴冲冲地赶来学堂。



    闻人升正在给十几个比较聪明的徒弟们授课。



    是的,他当然不会忘记自己的老本行。



    尤其三国时期,师生关系更加可靠。



    张角就是靠当老师来聚集徒弟造反的,听听他的称号的就知道了:“大贤良师”。



    看张飞那样子,像极了看末日小说的都市主人公,盼望末日到来的表情。



    仔细想想,倒也很是类似。



    主人公是得到了金手指,就差天时;张飞也是一身本事,但太平年间无法发挥。



    毕竟张飞是武将,不是文臣,不懂得治理,更不会钻营官场。



    “镇定,翼德,你先坐下,乱世将至,为师对此早有所料,此乃百姓大劫,不可兴奋。”闻人升提醒道。



    “是,师傅,是俺张飞孟浪了。”张飞一脸不好意思,然后坐在学堂一旁。



    双方定下师徒、主从名分后,张飞对待闻人升那可是一个尊重。



    这就是他的人设。



    他也是最先改变对诸葛亮的态度。



    “好,诸位学生,国|家动荡,百姓离散,正是我辈用武之时,我来考考大家,该如何做?”闻人升看向众人。



    “我听说校尉邹大人正在召集乡勇义军,我们可以投之,获取军功。”学生甲很是兴奋。



    “当今朝廷腐败,就算我们投奔朝廷,最后也只能同流合污,做不到保境安民。”学生乙摇头。



    “我们不同流合污不就行了吗?”



    “那你就会被众人排挤,像屈原那样,举世皆浊而你独清。我们不可能改变这个世道。”学生乙叹气。



    还能知道屈原,就说明这些学生是至少上过五年以上的学堂。



    “那依罗兄之见,我们该怎么办?”众人纷纷问道。



    闻人升看着下面学生们议论纷纷,笑而不语。



    “我们还是隐居在此,保住乡里,了此残生罢了。”学生乙显然是个汉代躺平派。



    可惜他这种想法明显是错的。



    “别人都在壮大,我们隐居,现在500人能够抵抗2000人的贼寇,可是要是来5万贼寇,我们还不是要被破家灭门?”有人摇头。



    “是啊,谁不知道黄巾口号响亮,其实都是一群贼寇,走到哪儿抢到哪儿,如果来我们郡县,我们也要遭殃的。他们不会和我们讲道理的。”学生甲耻笑道。



    学生乙无话可说。



    他看透了一些东西,但主张太消极,不适用。



    所以众人明显不信。



    这时,有人向闻人升道:“如果没有老师收留。我们早就饿死在路边,沦为和黄巾贼一样的下场,还请老师教导我们该如何做?”



    闻人升笑笑。



    他可不会照样按照那个三国演义的大事去走。



    那只会受制于人。



    三国演义的本质,归根到底还是诸侯争斗,养蛊厮杀,最后胜出一蛊。



    而华夏大地,一个东、南、西、北,在古代四面都近乎封闭的环境,就成了最好的养蛊之地。



    每每都是厮杀到最后,决出一个王来。



    而他想要胜出,就要时刻根据局势,巧妙利用各方矛盾,在其中周旋,发展自己,打击敌人。



    他听到这里,向众人再次问道:“各位学生,尔等觉得这黄巾能否成事?”



    众人纷纷说道:“黄巾肯定不能成事的。”



    “那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学生听闻各处传来的消息,黄巾不事生产,只知四下劫掠,百姓一开始因为生活所迫,会追随他们,但时间一久,他们队伍越来越大,抢无可抢,又如何支持下去?”学生乙胸有成竹道。



    闻人升点点头。



    众人也纷纷点头。



    能看到这些,这位学生乙如果投靠到哪个诸侯手下,只要那诸侯有刘备一半的眼光,就得给四百石的俸禄,收下作为一个吏员。



    历史上的黄巾大大小小的势力,下场最好的就是张燕,他就是组织黄巾在山中开垦,这才将贼寇变成了坐地割据势力。



    “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做,大家明白了吗?”



    “明白了,打击黄巾,得到朝廷封赏,功成名就。”有人兴奋道。



    闻人升微微点头。



    他心中真正的韬略打算,自然不能告诉这些人。



    “就算功成名就,那也不过是和当今朝廷诸公一样而已。百姓们又哪里能过上好日子?”学生乙却是叹气道。



    丧。



    其实三国两晋,已经开始有了丧文化。



    坐而论道,谈虚不实。



    “不去做,自然不会改变。”闻人升笑道,“当今朝廷下令,允许各地组织乡勇,自行平贼,只要我们拥有了一郡之地,自然能够实施自己的想法,未必就会重走老路。”



    众人若有所思。



    闻人升平时告诉他们,他们练习军阵,学习韬略的目的,一是让自己家飞黄腾达,二是让周围百姓们能够过上好日子。



    所谓达则兼济天下。



    大家也很容易接受了。



    是啊,自己过得好,再让别人过得好,这很容易占据大义。



    如果有人硬要说,我就是想一个人过得舒服,别人都穷困潦倒,我这才有优越感。



    他可以这样说,也可以这样想,但说出来,肯定不会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效力,而是遭人唾弃。



    这话就不能放在台上说。



    即便是伪君子,也要说士大夫治国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人人有饭吃……



    也不敢说,就是要士大夫过得舒服,百姓们过得像猪狗,百姓们就该做牛马供养士大夫。



    虽然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



    这就是华夏与蛮夷不同的地方,人人过得好,就是一个金字招牌,虽然现实中,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狗还大。



    从古代开始,虽然将人划分成四民,士农工商,但也没人敢说,你商人就该像狗一样活,把钱白白给我们士人用。



    张飞在一旁耐心听着,虽然他早就想着上战场,厮杀一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