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千零八十一章 曹操之路  神秘让我强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荀或苦思许久,终于想到一处关键地方。



    “既然如此,那太行山人辛苦做这一番大事出来,难道是为了选择其他人当君王吗?”



    “当然不了,他是最贤者,人们自然会选他为君。”



    他这样对着荀攸说道:“所以他这一套说辞,归根到底还是为他自己。”



    荀攸笑了:“这事我当然知道,不过他是最贤,他的子孙却未必如此,而且太行山人还在平时不断说过,为君者动力最强的时期不过十年,十年之后就要换人,然后再次轮流,谁的动力强,谁做的事好,谁就来当。”



    “他还说过这事?”荀或震惊了。



    那这个太行山人辛辛苦苦这样是为了什么?



    只为了当十年的君?



    不,是为了名留青史吧?



    就像孔子、孟子。



    孔孟后人又有几个能与他们相提并论者?



    但他们至少是人人皆知。



    皇帝很多,但又有几个皇帝被百姓所知者?



    相反人人都知道孔子,哪怕是老头子也能知道孔圣人三个字。



    可是问下当今皇帝是谁,恐怕一些吏员都不清楚,也就是士族官员才能清楚。



    荀或明白了,对方求的就是名。



    所以才做老师啊。



    他恍然大悟。



    同时也明白了荀攸为什么要支持太行山人了。



    因为在这种体系下,荀攸也有机会施展心中抱负,成为一国之君,成为华夏之龙。



    这种机会谁能给他?



    曹操、袁绍、还是朝廷?



    都不可能的。



    只有在太行山人这里才行。



    “我明白了,他这是给你们画了一个天大的糕饼,而且任何诸侯都无法给出来的,他的确堪比圣人啊。有圣人之心胸,才能包容四海之英才。”荀或恍然大悟。



    “哈哈,叔叔到底是叔叔啊,只是看看听听这半个月,就明白了赵师的厉害,现在您总该知道什么叫做仁者无敌了吧。仁者乃至公,至公者无私,无私者无敌。”荀攸叹道。



    “没想到华夏之中,出此圣人,实乃族群之大幸运,我辈之大幸运。”荀或的想法慢慢改变了。



    他毕竟不是那种腐儒,而是聪明人。



    他仔细思考太行山人的的做法,发现对方的确能够帮助这个世道解决许多根本性的问题。



    比如粮食问题,比如动荡问题,比如改朝换代的问题……



    对方的诸多做法,推行所有教育,分门别类的培养人才,一视同仁地选取贤能,并且让所有人都开启智慧,让大家达成一样的想法,进而去约束那些野心家……



    “等等,我还有一事要问,当年大禹也是德高望重,也是遵从选择贤人,让给了伯益,然而最后还是被自己的儿子启带人夺走位置,伯益也认为启更加合适,启还给了伯益很高的地位……”



    “你想说什么?”荀攸明知故问道。



    “好了,贤侄,”荀或故意打趣道,“你明白我的意思,我也明白你的想法。”



    “哈哈,叔叔,这种事,我想赵师应该想到了,只是他还没有说出来法子,或者已经说了,我们还没有领悟出来,如果人人开启智慧,懂得读书识字,或许就能解决这事,毕竟规矩早就定下了,天下人都知道,如果有人破坏,天下人自然会群起而攻之。”荀攸说着。



    “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总觉得只是这样还远远不够,当今皇帝又何曾惧怕过士人们的言论?士人们骂皇帝的还少吗?”荀或作为后勤管理大师,本能地觉得得从物质和制度上去保证。



    “那你可以继续听下去,明日问一问。”



    …………



    次日一早,荀攸很早就来到学堂。



    然后收拾干净学堂后,开始闭目等待。



    8点一到,闻人升来到学堂。



    此时学生们早就正坐,人人肃穆。



    果然,稀少者才珍贵,珍贵的东西,人们才珍惜,重视,付出百倍努力。



    换到后世,多少家长拼命让孩子学那些东西,都是拼命不学。



    大多数的父慈子孝都建立在不写作业的基础上……



    “师尊,我想问一事,按照您的说法,以贤选君,可人生性自私,如师尊一样至公者罕见,即便君本身公,奈何子乎?如何防止家天下的出现?”荀或直接起身问道。



    迫切到都没有举手。



    他其实就是这样硬性子的人。



    看似温和儒雅,骨头里却硬和杠。



    “其他人还有不同问题吗?”闻人升问道。



    众人摇头道:“我们都有一样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早就有人想问了,只是大家太聪明,或者说都有私心。



    都想着自己先君上去,然后家天下。



    所以不想知道答桉,也不想让师尊说出答桉。



    闻人升智慧多高,自然明白家天下的原因。



    “文若啊,你所说的应该就是大禹、伯益、和儿子启的故事吧?”



    荀或直接承认道:“是的,师尊。”



    闻人升接着问道。“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启能够家天下吗?”



    荀攸举手回答:“因为他靠着自己父亲,积累了足够的土地和人口,然后有了足够的武器和盔甲,这些都不是从一堆人中,选择出来的伯益可比的。”



    “很好,很好,那为什么尧舜的儿子没有做到同样的事?”闻人升又问道。



    众人顿时头疼起来,是啊为什么尧舜没有做到?



    管宁突然道:“因为青铜兵器发于大禹之时,而尧舜之时,并没有。”



    “青铜兵器?”众人哑然。



    他们思考这个问题时,都在想什么哲学,什么大道,哪个制度不对,才导致了启战胜伯益,却忘记了最简单的物质基础。



    闻人升冲着管宁笑笑,果然是一龙中的龙尾啊。



    看问题就是能看到根本。



    “说的好,幼安,你向大家说说吧。”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尧舜之时,人们还靠着木头和石头做武器,所以谁名望高,谁能得到最多的人拥护,谁就有最强的兵力,因为木头和石头到处都有,只要贤人登高一呼,野心家就会被打败。”管幼安胸有成竹道。



    他此时充满了神采,再不是以往那种迷茫,痛苦的模样。



    “而到了大禹之时,青铜兵器出现了,而且昂贵非常,又相当稀少,需要复杂的工场才能做出来。”



    “这时,大禹之子,启靠着自己父亲的地位,从而能方便地得到青铜兵器,进而武装出上千人有着青铜武器和青铜甲的私兵。”



    “靠着这只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