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55 后世之人的评价  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首先写月夜于大江之上泛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

    而后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

    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阐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层层递进,情景交融,意蕴丰富。

    而且苏轼也很擅长于用“我有一个朋友”来表达一些不太乐观的东西。

    当时肯定有人和苏轼一同泛舟游玩,但是客人会说这么多吗?

    大概率不会。

    不是每个人都有文人那种感物伤怀的心思。

    《赤壁赋》中的客人,同现在“我有一个朋友”,有异曲同工之妙。

    整篇《赤壁赋》,在体裁方面则是“以文为赋”!

    《赤壁赋》在保留传统赋体近似于诗的特质与情韵的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因此,《赤壁赋》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也正是因为如此,《赤壁赋》具备了散文的笔势笔调,整篇文章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

    赋讲究对偶,在形式上受到的束缚更多,而《赤壁赋》则相对更为自由。

    比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

    简而言之,读起来很简单,不会显得生涩凝滞。

    再往下一直到文章末尾,大多都是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简单而言,好读好记好理解,不会有汉赋那样难以理解的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

    易泽走过江河,走过繁荣的城市,来到赤壁遗址面前。

    此时,月上正中,景色怡人。

    恰如苏轼所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你来了。”

    苏轼一身文士襕衫,头发简单的绑结在一起,说不出的飘逸。

    观众们看着月色之下,两人相得益彰,一时间不禁看花了眼。

    “卧槽这也太帅了吧,有什么比两个帅哥站在面前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作为一个男人,我不得不承认,易泽确实比我帅上那么一点点!”

    “是啊,也就亿点点而已啦!”

    “此情此景,我只想作诗一首!啊,赤壁,水真多!啊,赤壁,月真圆!啊,赤壁,人真帅!”

    “好家伙,你这是得了乾隆的真传啊,佩服佩服。”

    画面之中,苏轼面色淡然,不悲不喜的望着走来的易泽。

    此刻的他,已经完成了人生中的蜕变。

    就像一只毛毛虫,在经历风霜雪雨之后,成功的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

    当然,苏轼这只毛毛虫,还没有蜕变之前,就已经比世界上绝大多数蝴蝶要美丽了。

    “见过苏先生,看来先生颇有所得。”

    易泽躬身一拜,一路走来,他也算见证了苏轼的蜕变。

    从年少时的轻狂恣意,到乌台诗案时的落魄惶恐,再到此时,不悲不喜,物我两忘。

    变化惊人,而且可喜。

    “是啊,经历了许多,总要有点感受。”

    苏轼脸上多了些表情,那是一抹豁达的笑意。

    “对了,估计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了,能否问问,后人是如何评价于我?”

    苏轼最终还是问出了这个问题。

    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一旦实现了财富自由,大抵上都会如此发问。

    当然,很多人都留不下名字。

    而留下名字的,又很多只是得了个庸碌之辈的评价。

    苏轼作为一个天才文人,对历史研究颇深,因此也很好奇。

    在后人的眼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易泽还未回答,弹幕上就齐刷刷的走过了一遭。

    “东坡肉!”

    “东坡肉!”

    此刻的观众非常团结。

    手指打出的字幕,大抵都是东坡肉之类的东西。

    如果苏轼能够看到弹幕,想必会被气炸。

    一辈子经历坎坷,写书作文,留下无数千古诗词,结果大家伙第一印象居然是东坡肉?

    易泽并没有思考太久。

    实际上这样并不是什么需要过多思考的东西。

    “后世之中,有一个人的评价,晚辈觉得道出了您的一生。”

    从众多的评价中,易泽最终挑出了一个自认为最合适的。

    “哦,是什么?”

    苏轼望着湖面,眼中多了几分好奇。

    以及一些紧张。

    易泽语气平稳,道: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

    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苏轼静静的听完,忽然笑了。

    “虽然有些东西我没有听懂,但是想来这个人对我的评价,是好的。”

    “确实如此,事实上,先生您在后人眼中,都是好评。”

    易泽点了点头,苏轼的人格魅力,着实让许多人为之倾倒。

    “难道就没有不好的评价了?”

    “有,不过都是如乌台诗案一般,胡诌而已。”

    “明白了。”

    苏轼一笑,望着天上明月,张口即成文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本章已完,请点击下一章。(2/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