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37章 给我一天时间,这个问题我肯定解决!  超级学霸:从低调控分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第637章 给我一天时间,这个问题我肯定解决!

    “王院长说的没错!”

    “想要开发出超一流的EDA软件,必须把那几个软件公司的工程师全部拉过来!”

    “甚至还有云为,大米,vovi,popo这些电子企业的EDA人才也要拉过来,组成一个大型的团队,大家一起发力。”

    “最好再从外边也挖点人,毕竟国内EDA受到封锁,导致我们现有技术落后许多,不知己知彼,很难赶超对方!”

    随着王境泽的要求提出。

    身为计算机所骨干力量的宁安与林夜也连忙附和着自己老大的话。

    总结就是一句话。

    研究所人手不够,必须从外拉人。

    想要研发出超一流的EDA软件,必须把全国所有EDA工程师联合在一块。

    甚至……

    还要找外援。

    嗯!

    倒不是说他们实力不行,倒不是说外援比本土的EDA工程师厉害。

    而是EDA软件开发的难度真的太大,绝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工程师能搞定的,这人手需求量,那是多多益善。

    国外的EDA技术为何这么发达?

    一方面是人家研发的早,早了东云几十年,抢占先机,垄断市场,岂能不发达?

    另一方面是人家的EDA人才多,且拥有一套完整的EDA人才培养流程。

    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学个计算机,知道怎么编程,就能成为EDA工程师。

    错了,简直大错特错。

    东云学计算机的人很多,从事软件编程的程序员也很多,甚至工程师也有不少。

    但他们都不是EDA工程师。

    甚至100个普通的程序工程师里,或许只有一两个是EDA工程师。

    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EDA工程师与普通计算机工程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普通工程师只要精通计算机就成,当一个程序员干上三五八年,有了充足的工作经验,技术娴熟了,自然而然能称为工程师。

    但想要称为EDA工程师,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EDA工程师是一个跨领域的行业,不仅要求精通计算机,更要精通半导体和微电子,并将两者合而为一才有可能。

    前面也说了。

    国内EDA软件不行。

    跟国内的EDA人才缺乏也有关系。

    据目前的统计。

    偌大一个东云,从事EDA软件研发的人员,总共不到1500人。

    大家没看错,就是不到1500人。

    其中作为国内最大EDA研发公司的九天能有个500人的样子,第二至第十名的EDA研发公司能占据大概300来人。

    剩下的700人,才轮到云为,大米,vovi,popo这些手机厂商,还有光紫,威豪,云兴,云芯国际等芯片公司和云科院瓜分。

    啧啧!

    1500人很多么?

    乍一听还挺多的,不算少了。

    但要知道国外,比如大羊的大型EDA企业公司可是拥有上万的EDA工程师。

    这样一对比,差距就非常明显了。

    本来技术就不如人。

    从事人员才人家的十分之一。

    更别说这1500人还非常零散的任职于各大公司企业,根本聚合不到一块。

    即便云科院属于东云最高的科研机构,云科院计算机研究所也堪称高手如云,但也仅拥有包括宁安与宁夜在内的几十人罢了。

    用几十人的力量,去追赶人家上万人的研发成果,这不是痴人说梦么?

    也许有些大大会说……

    既然追赶不了,那就不追赶了呗,可以直接把人家的拿过来使用啊!

    这个想法是很好的。

    确实!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都是这样做的,技术不如人,就只能花巨资购买人家的EDA软件进行自己的芯片研发。

    包括云为,大米,vovi,popo这些国内手机巨头,也都是如此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