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放价?扬价?  兵王的神豪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沈坤心里有点信心了,就凭王士禛在康熙皇帝时便是文坛领袖的尊贵身份,他所留下来的手稿,怎么着也不止一万元了吧。

    退一步说,就算是王士禛后人手书的,那自己也不会亏了。

    让刘青和陶松目前鉴赏出来这手稿的价值,两人还真没那个本事,确定这是王士禛的手稿后,两人只能等待着许掌柜的来。

    实际上,虽说笔锋相近,刘青和陶松也并不敢断定这就是王士禛的亲笔所书,就跟沈坤担忧的一样。

    也许,这是王士禛后人手写,这种可能性并不小,那样的话,书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告诉沈坤后,三人便等着掌柜的回来。

    许文良掌柜一大早就出门了,说是要活拿一件货。

    活拿指的是一名古玩商人从另一古玩商人手里拿走一件商品,当时不付款,这叫“活拿”。

    而“活拿”的规矩是价位讲好了,只能多卖钱,不能少卖,即必须保底,言必有信。

    价位它比买断要高,一般说来,不再给活拿的人付手续费或跑道费,但活拿的人可以在低价上加价,叫“戴帽儿”,多卖的钱归活拿的人,原货主不问。

    在天宝斋以及很多古玩商这里,这种活拿的现象很普遍,天宝斋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赚了很多钱,这次许文良活拿的是一件砚台。

    对方说是四大名砚之一的端砚。

    在砚台上边,有南端北易之说,南端指的就是南方的端砚,北易则是北方的易水砚。

    端砚古来便异常名贵,倍受文人亲睐,加上它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上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一块品相好的手掌大的端砚,市场上卖出个五六十万轻轻松松,对方的价格正咬在六十万,这让许文良左右为难。

    尽管许文良知道端石的砚台材料枯竭,各大名坑久封多年,处于无石可采的地步,当下可以说是买一块少一块,买一块赚一块了。

    但六十万,许文良戴帽儿的空间已经很小了。

    在天宝斋做事多年,许文良可以说是唐万天的左膀右臂,他的眼力很好,被他看准的货基本没跑,还可以“拿分”。

    要说没什么利润,许文良觉得不如干脆不买。

    毕竟这东西承担了风险,保不齐吃药打眼。

    许文良早上去见客户,那位古玩商刚好出去了,他说回头会带着货上门,这会,许文良回来了,他这一趟跑的可够累的,回来后就倒了杯茶,咕咚咕咚喝掉了。

    “刘青,陶松,那件活拿的货一会老板就拿过来,你们在一旁也掌一眼。”

    许文良喝完茶,才看到桌上的画,不过他没多去问:“收了一幅画啊,先收起来,张老板马上到了。”

    “这位是?”许文良指着沈坤问。

    “许掌柜,这是来面试的。他叫沈坤。”刘青介绍道。

    许文良放下茶杯,道:“面试的啊,现在有点忙,要不改天你再来。”

    “没事,许掌柜,我不碍事的,我也可以在一旁学习学习。”

    刘青道:“是啊,这个小伙子不错,许掌柜,你就让他留下学习一下吧。”

    刘青并没说书的事,但是他觉得沈坤是个人才。

    “好,张老板马上到了,一会那货你们好好瞅瞅给我。”

    刘青和陶松纷纷点头,沈坤此刻也很期待。

    说起对砚台的鉴赏和了解,沈坤只停留在书本上。砚台是文房用具,因为它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所以也是历代文人的珍选藏品。

    砚台的材质丰富多样,有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还有玉砚、瓦砚、瓷砚。

    端砚尤其名贵,在众多砚台中,以国砚著称。

    鉴赏砚台,工艺和品相,包括砚台上的铭文是鉴赏的关键。

    工艺无非就是砚台的纹饰,市面上流通的纹饰有八卦纹,盘龙纹,魁星影像等,都是带有寓意的纹饰,而越是做工精湛的砚台就越发名贵。

    铭文呢,则是这砚台上是否有字。

    大凡文人学士都喜欢到处题咏,或感怀,或记事,以此来抒发心志,寄托情怀。

    文房四宝中的砚台,因具有可琢可磨的特性,又能长期保存,为文房四宝之寿者,所以在砚上镌刻铭文就成了旧时读书人很普遍的爱好。

    这些铭文内容不长,但形式随便,可诗可文,亦庄亦谐,寥寥数语却又意味深长。

    若是遇到名家铭刻的砚台,更堪玩味,就变成了不可多得的案头珍物。

    听上去这鉴赏不难,可真的实际操作起来,那就另当别论了。

    尤其对于沈坤这样的新人,面对着砚台,估计是两眼一摸黑。

    首先这材质,外行人和新手很难拿捏,什么砚台估计都判断不出,还不要多学多问?

    因为许文良说张老板马上就到,所以茶几上的城北偶谈先被沈坤收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恰好店外边进来了一个人,这人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