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行路方知世事艰(1)  匡扶唐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年纪轻轻,未必有那么高的文采,也是担心很难得到官府的推荐。但是,通过李泉发明包子做法,高氏觉得有了被官府推荐的可能,又想到还有自己无所不能的父亲保佑,自己的孩子必定大有作为,时间紧迫,来不及多废话,抓紧时间就把李泉埋进了书山里。

    李泉一开始听到母亲要给自己“上量”,按照科举标准来监督自己学习,心理一阵抽搐,没别的,中国的国学典籍浩如烟海,自己看来要在无涯的学海里“呛个够呛”。

    不过,浏览了一遍母亲抱来的那堆书,李泉感到松了口气。

    为什么呢?他发现跟自己印象了的“书单”想比,少了很多。仔细一想,哑然失笑,这是隋朝大业三年啊,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别说砸缸,他的祖爷爷还是液体呢。那位大名鼎鼎的魏孝文帝推行汉化,迁都洛阳之后,北魏分化成西魏和东魏,北齐承接了东魏,北周承接西魏,北齐又被北周所灭,隋文帝杨坚以“先朝国丈”的身份篡夺了北周,建立了隋朝。此时,《二十四史》中,问世的只有十部,截止到北齐时代的魏收所著的《魏书》就收尾了。

    但是,四书五经似乎跟原来学过的相比,多了一些。此时,还没有四书五经之说,这个说法是宋朝之后才有的,四书原来是指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现在还没有《大学》和《中庸》这两部极短的经典,它们只是《礼记》中的两篇文章,《孟子》也还没有享受到“经典”的待遇。

    虽然“教科书”在历史方面有所减少,但是增加的更多,后世把失传不全的的《周礼》、《仪礼》编入了《礼记》,但在此时,这两部书是独立的。除了孔子所著《春秋》原本之外,还多了三本对《春秋》进行补充、解释、注疏的书,分别是左丘明的《春秋左氏传》,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喜的《春秋谷梁传》。此外,还多了《孝经》、《老子》、《庄子》和《尔雅》几部,尤其是《尔雅》,算是一部工具书,堪称一部小型的新华字典吧。

    李泉算了一下账,自己要啃的书,有增有减,比起后世确立的“儒家十三经”也就是少了《孟子》,可能是孟子有“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叛逆思想吧。

    李泉再仔细打量眼前的书,心神一阵激荡,险些流下泪来。

    这些书,能看出基本都是手工抄录的,其中相当一部分,看字迹,正是母亲高氏的笔迹。李泉知道,这个时候活字印刷还没有出现,雕版印刷也只是到了唐朝才广泛推行,书籍多靠手抄传世,因此价格不菲,想必是母亲不能全部买下,这才辛苦抄录。他暗暗下定决心,再拿出后世那“十八年寒窗”的劲头来,攻下这个世界上的书山。回忆起后世的十八年苦读啊,想想也是感慨,自己出身农村,小时候没上过幼儿园,算是一个“快乐童年”,但是五年小学,六年中学,四年大学,三年研究生,有这这十八年垫底,还怕没有英语物理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的单纯国学!
本章已完,请点击下一章。(2/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