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千零八十章 以民择之,以贤竞之  神秘让我强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若是贤者,也可以回来为君。”



    闻人升笑笑。



    众人大惊,震惊,惊讶。



    闻人升的想法,简直是龙腾宇宙,无可限量。



    不过他们又觉得很爽很好。



    三国这年代,就是各种狂士多,各种狂想多。



    各种思想也多。



    儒家思想受到冲击。



    法家思想大行其道。



    道家思想生机勃勃。



    玄学又随之兴起。



    当然很多都不成熟。



    曹操能脱颖而出,正是他不拘一格。



    以刑名法术,又依托荀或这些儒家门阀,还能吸纳道家的黄巾。



    这远远不是后世经过禁锢之后,儒家独大可比的。



    只是其他思想,不能完善自身,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统治体系,不能源源不断地满足治理需求,征税征兵征粮的需要。



    最后才被儒家一一击败。



    儒家那一套礼仪,上下尊卑,能够以最低成本,让人们自发地维持秩序,方便上面征收赋税,减少皇帝和士大夫的统治难度,天然就拥有极大的生命力,持续而不断绝。



    啥时候才会完蛋?



    只有最底层被礼仪压迫得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完蛋。



    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为锦绣灰。



    一旦有了活路,自己就会主动捡起来。



    闻人升现在就是要建立一套新的体系,新的征税征兵体系,来取代前者。



    以“人人平等,以民择君”为上层架构,以广开教育,大量培养各门类人才,考试选拔,来填充统治体系中的管理者。



    再以开化后的民众,反向制约管理者,来实现相对平衡。



    最后用持续不断的对外开拓,对外贸易,内部商业交流,来稀释矛盾,让百姓得以求活。



    反正这一套,荀或听了半个月的课,是看明白了。



    其他人也听明白了。



    但是这些智商都在90点以上的智谋者,又有几人赞同,几人反对?



    荀或冥思苦想,总觉得这和自己所学大相违背。



    但又能自圆其说,自通其理。



    他实在找不到可以折腾的地方,只能冥思苦想对方思想体系中的漏洞。



    “好了,今日之课,上到这里,众位学生,回去后给二班的讲一遍,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下课,学生们再见。”



    “老师再见。”



    众人纷纷起身。



    无论如何,他们对老师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



    无论如何,闻人升这一套已经成功在太行山中得以实行。



    而且绝大部分人都能吃饱穿暖,这已经是有良心的士人们,所能奢望的大同之世,桃园家乡。



    …………



    回到临时馆舍,荀或还在苦思。



    荀攸叹气道:“叔叔,你不要再费力气了,我观赵师这一套经学,得之天授,完整无缺,又能济世救民,实在是难得。”



    “我也明白,只是总感觉太过颠覆我平生所学。”荀或叹气道。



    “平生所学不能救世,不能避免百姓过几百年就要陷入水火,为何不弃之?”管宁在一旁说道。



    他可是认真求学之人,为了求学可以割舍一切。



    “是啊,仔细想想,若是按照赵师所言,我们自己修身到极贤者,岂非百姓也会选我们为君?”华歆则是兴奋道。



    管宁微微皱眉。



    荀或则是呵斥道:“你家世代食汉朝俸禄,怎可说出如此……”



    “等等,赵师早就说过,俸禄乃民所出,民有权将俸禄给谁,我家世代吃的不是汉朝之俸禄,而是万民之俸禄,自然要为万民做事,若是做到极点,我为君,又有何不可?”华歆直接赤诺诺地说着。



    众人哑然。



    但是按照赵师所说,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荀攸看看华歆,心中也在想,众人都说你华歆是龙头,我偏不服之。



    我若是比你贤明,难道就不能为君吗?



    “等等,赵师之前也没有说何者才是极贤明?”荀或又道。



    “这还用说吗?当然是百姓来定,谁能让百姓吃得更好,穿得更好,住得更好,谁就是贤。”华歆可真不愧是龙头之称,一下抓住要害。



    荀或随口反驳:“百姓无知,容易被小人蒙骗。”



    “百姓无知,那便使其知之。”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商君也说过,弱民愚民方可驱使之。百姓知多,便无法驱使。”荀或又忍不住道。



    “哈哈哈,果然露出了本性,荀或,你才是小人,你只想驱使百姓,只想满足一家一姓之权贵,却不想着天下万民,歆羞与汝为伍!”华歆说完,转身就走出馆舍。



    “你!”荀或被骂得差点吐血。



    管宁上前拍拍他:“他只是一时激愤,不需与之较真。”



    最明白华歆的人,自然是管宁。



    他明白自己这个同伴,其实就是沽名钓誉,故意靠近太行山人的想法罢了。



    其人内心最是热衷权势富贵,怎么可能真心为万民?



    这不过是他欲盖弥彰的说词罢了。



    只是他毕竟还要讲究情谊,不能直接揭穿。



    再说华歆也没有说错什么,他揭穿就是污蔑了。



    荀或叹口气,其实这两句话的确大有问题。



    而且商君的这些话,也是很让人诟病的。



    他只是一时急切,才露出破绽了。



    总之他就是觉得现在百姓还很无知,很容易被人利用。



    太行山人那一套,只会搞得天下大乱,迟迟稳定不下来。



    不如上下尊卑确定,还能稳定几百年。



    如果用了太行山人这一套,弄不好十年就要乱一次了。



    因为人人都会觉得自己更加贤明。



    就像自己这个大侄子荀攸。



    他就知道对方野心很大的。



    想要操控皇帝。



    大家平时都在一起,谁尾巴上有几根毛,都清楚的很。



    毕竟一些话,私下里总是忍不住会说出来的。



    于是他就直接说道:“如此一来,人人争夺贤明之称,那不是日日不得安宁吗?”



    荀攸反驳道:“如此一来,君不是日日要为民考虑吗?还会有当今陛下这种享乐的心情吗?”



    荀或无话可说。



    是啊,当今陛下不傻,聪明的很,一开始为了抑制豪强士人,也是大开D锢,就是防止士人霸占朝廷。



    可是为了做到这事,于是任用宦官。



    而宦官为了得到宠幸,就投其所好。



    慢慢地越来越懒惰,越来越享乐,为了享乐无所不用其极。



    卖官鬻爵,这可是实打实的事。



    再怎么说,这也不是好事吧?



    只会让官员上任之初,就想好了如何搜刮百姓,如何与豪强分成了。


本章已完,请点击下一章。(2/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