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74、天灾甚于人祸  光寒九州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击章节报错』

当世大儒,却也不愿意昧着良心说话,只好含糊着道:“人被逼着没有活路了,以至于走上极端,确也可以理解,可不管怎么样,总不能当反贼。”

    方孝孺也道:“伯夷和叔齐不食周粟,最后饿死首阳山中,为历代君子之楷模,可是对于寻常百姓,自然不能以此要求之,但吴大人所说有理,造反总是不对的。

    孔子得确有云,苛政猛于虎也,那只是因为执政者残暴不仁,以至民变,可是当今圣天子厚泽万民,又何来苛政,既无苛政,百姓中却有反意的,那便是十足的反贼了!”

    张十七又摇了摇头,说道:“方大人,下官所想表达的,并非苛政猛于虎之意,自古以为,凡为君者,无一不想江山永固,万年不替,所以,他们必定以为他们所施之政,可以得到万民拥戴。

    可是天下那么大,皇上和太子殿下居于朝堂之下,天下大事,皇上和太子又如何能事事都了然于胸?

    便如这次的事件一样,明明发生了严重的水灾,可是最基层的官员出于各种目的,却把事故说的比较轻,然后上一级为了免责,再把这种程度再减低一点,虽然每次只是减了一点点,可是皇上和太子殿下所看到的报告却可能与实际情况完全不一样。

    同样的,皇上和太子殿下下发一个政令,每级地方官员又根据自己的利益再略微严一点点,等到了百姓那儿,却可能变成一个暴政。

    所以,当出现苛政猛于虎这种情况的时候,问题不在皇上,亦不在百姓,而在于皇上是否真正知道了百姓的想法,百姓又是否理解皇上的意图,想皇上知道真正的民意,而百姓又能对皇上归心,靠得便是我们这些在座的官员。

    所以,下官想说的是,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约束我们这些官员,保证皇上和太子殿下的意思可以一点不偏差的让百姓知晓,又可以让天下大事,最准确地反映到皇上,以便皇上决策。”

    吴沉接话道:“朝廷设立三省六部,又专门有御史,便是专门为了让朝中官员相互监督,不敢以权谋私。”

    张十七摇头道:“下官觉得这些还是不够,皇上近几年所查的大案,一查便是窝案,三省也罢,六部也罢,御史也罢,理论上相互制约,可实际又为了利益而相互勾连,尤其是同一条线的官员,完全都是一个套路做事。

    如果一件芝麻蒜皮的小事,他们自然会很认真,可是当利益足够大的时候,便有可能沆瀣一气,联合欺瞒皇上,那个时候,大明,就真的危险了!”

    吴沉吓了一跳,道:“张大人,刚才你们徐府的景永公子说几位皇子在外为王是危险,这已经够危言耸听了,现在你倒好,一句话,直接把三省六部的官员全都给否定了。

    我问你,如果官员们都不可信,难道要皇上和殿下亲自治理天下吗?你可知事必亲躬有多么辛苦,当年诸葛亮治军,士兵犯事需处罚二十军棍者均由他亲批,最后活活累死,你也想皇上和殿下如此辛苦不成?”

    张十七道:“非也,非也,吴大人,无论是我,或是景永公子,都没有说过任何一个官员的忠诚有问题,更没有说天下大事都需由皇上亲断。

    虽然两位先生刚才说,要用教育的手段,让官员们从心底里忠君爱国,可是下官却觉得光靠教育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只是觉得,无论皇子也罢,普通官员也罢,如果权力过大,失了监督,便会出问题,而且这个监督体系,应该独立于现有的三省六部以外,直接对皇上和太子负责,这样,才让官员们自省,再不敢胡作非为。”

    吴沉点头道:“张大人,你是不是想说现有的锦衣卫制度很好,皇上应该给锦衣卫更大的权力?”

    张十七又是摇头道:“吴大人,下官没有认真读过书,也没有当过几年官,不敢评论现在的朝廷制度和机构配置,下官只是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向殿下建言,应该想方设法对官员的权力有所监督,除此以外,别无他议。

    人人都说,天灾人祸,而臣却以为,人祸更甚于天灾,便如方先生所说,如果仅仅有天灾,百姓纵然怨天尤人,却不致于心生叛逆,否则便是真正的反贼。

    可如果有官员在天灾之时趁火打劫,以致于民不聊生,让人灾变成人祸,最后甚至引发民变,这种时候,单纯地责怪那些灾民是反贼,便不公平了,下官的建议,只是想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罢了。”
本章已完,请点击下一章。(2/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